作為積極推動的一種新型貿易發展方式,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泉州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抓手之一。
近日,泉州跨境電商傳來捷報:2020年1-7月份,泉州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額17.3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61.6%。高速增長的背后,是泉州營商環境的不斷提升、惠企政策的給力支持和公共服務體系的持續完善。
一條屬于泉州的跨境電商“高速跑道”在眼前展現。
物流開啟“高速路” 營商環境全面提升
7月底,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國際貨站比往日更加繁忙了。工作人員在燈光下裝載貨物直至凌晨,好趕在天亮時將一艙又一艙散而雜的商品運往東南亞各個地區。這些貨物,大部分都來自泉州本土跨境電商企業。
疫情發生后,國際客運航線急劇減少,傳統的客機腹艙帶貨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的發貨需求。疫情讓不少跨境電商企業在今年頭幾個月遭遇虧損,作為跨境電商主管部門的泉州市商務局,急企業之所急,積極幫企業想辦法、謀出路。
國際貨運運力緊張,首先是保企業的國際物流通道和通關服務。在泉州市商務局、泉州海關等部門的指導和協調下,泉州找到了一條以國際貨運包機形式解決跨境電商貨物大量積壓的路子。7月28日,晉江—馬尼拉的國際貨運航班正式開通,每周二、周四、周六固定執飛;7月29日,晉江—沙巴的貨運直航航班也開通了,每周三、周五固定執飛。兩個航班打破了晉江國際機場沒有國際貨運定航航班的歷史,開啟了泉州跨境電商出口貨運全新通道。加上6月底開通的廈門—馬尼拉、廈門—沙巴、廈門—雅加達三條貨運航線,泉州企業往東南亞方向的跨境貨物,每周至少有十幾個貨運航班可用。
對泉州跨境電商出口業務而言,就近擁有可用的國際貨運固定航線,無異于從一條擁堵的城市道路切換到高速公路。
泉州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民生制造業大市,貨源豐富充足,產業集群數量居福建省第一位。憑借強大的供應鏈優勢,泉州跨境電商企業在各大平臺的表現可圈可點,其中鞋服箱包品類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平臺類目上占比均約四分之一。據相關行業協會預測,目前泉州跨境電商年進出口規模約500億元,跨境電商出口賣家超過5000家,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泉州企業家愛拼敢贏,不懼困難,擅長把危機變成機遇。機關部門的職責是當好保姆,從改善營商環境入手,為企業應對危機、開拓市場保駕護航。”泉州市商務局局長丁峰說。本地化、專業化的國際物流通道網絡是跨境電商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改善跨境電商通道環境著手,能夠有效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在航線承包方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李子興看來,泉州發展出口跨境電商突出的優勢在于優質供應鏈,短板則在于跨境鏈路中端和末端的體系支撐。更大的空間,意味著比其他城市更多的通道選擇、更快的時效體驗和更好的營商環境。
目前,相關部門正著力提升本地化通關的跨境貿易效率,穩定和拓寬國際貨運通道,吸引跨境電商企業回流通關,努力將泉州打造成為新型跨境電商綜合性口岸,推動全市外貿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今年7月份,也就是國際貨運包機航線啟動后的一個月,通過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務平臺報關出口(9610方式)額占當月全市跨境電商出口額的近四成,這意味著有更多的企業選擇了在泉州通關。在全國通關一體化大背景下,跨境企業對通關地的選擇,很大意義上反映了城市的服務水平和環境完善程度。
政策紅利密集落地 企業發展更加順暢
去年12月,泉州獲批設立中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讓這座產業之城貨通全球的觸角變得更加靈敏。對于陸地港集團來說,大手筆的布局底氣正是來源于對泉州作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紅利的信心。
“綜試區內電商企業不退免征的政策,一定會加速跨境電商企業‘陽光化’的進程。貨運包機航線已經預先做好了跟海關、口岸系統的對接工作,隨時都能承接企業正規化的需求,我們對貨源有充分的信心。”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李子興說。
產業之城泉州,正以服務之城的新姿態被外貿新業態參與者們重新認識并重視。
近年來,泉州不斷營造跨境電商集聚氛圍,推進跨境電子商務長效發展,通過發布政策、培育龍頭、示范引領、項目帶動、打造平臺、營造氛圍、構建生態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產業集聚明顯、產品特色鮮明、市場份額大、產業鏈和供應鏈完善的突出特點。
泉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僅今年以來,我市就先后兩次發布有關跨境電商扶持政策,“真金白銀”為跨境電商企業“輸血”。2月份,泉州市機關發布了《關于疫情防控期間支持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的補充通知》,其中就包括了鼓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業務的內容,比如:對以9610海關監管方式出口,2020年首季度交易額實現增長的企業,按其首季度交易額的2%給予補助,至高50萬元;4月份,我市又發布了《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措施》,多條政策鼓勵和支持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比如:支持建設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至高可補助100萬元;鼓勵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通關服務,至高可補助100萬元;加大跨境電商品牌培育,對當年度在境外注冊自有商標的企業,至高可補助20萬元;引導企業自建海外倉、邊境倉等物流基地,至高可補助30萬元等等。
隨著泉州跨境電商服務體系和環境的完善,一系列跨境電商試點政策也密集落地。繼去年12月泉州獲批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后,今年1月泉州又被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可開展網購保稅進口(海關監管方式代碼1210)業務。7月份,廈門海關成為全國首批開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工作的10個試點之一,泉州關區內企業率先受益。7月1日,福建新時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作為泉州跨境B2B出口試點企業,用一天時間完成了福建省首票“9810”通關一體化出口新模式。
在泉州市跨境電商協會會長、新時穎公司創始人林時樂看來,當前的政策和社會氛圍十分有利于跨境電商的發展,隨著跨境電商基礎設施的完善,整體環境持續向好,“就像開車不堵車一樣,企業順暢了許多。”
在國際貿易新業態下,借助優質貨源產地優勢疊加跨境電商綜試區政策優勢,正致力于打造跨境電商綜合口岸的泉州,或可通過修建跨境電商“高速跑道”爭取新型外貿港口話語權。
公共服務平臺支撐 疫情之下快速響應
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強大的供應鏈優勢,泉州已躋身國內跨境電商出口頭部城市。作為曾經上榜“2018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發展20強”的城市,今年泉州表現同樣不俗。數據顯示,1-7月泉州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17.39億元,同比增長161.6%,進出口商品細分品類多達1693項,跨境電商貿易國(地區)達到100個。
年初突發的這場疫情,更加凸顯泉州的柔性供應優勢。疫情期間,泉州跨境電商賣家及時為全球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防疫物資和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居家服飾、居家辦公、園藝裝飾等疫情期間高需求產品,恰恰是泉州制造的強項。
能夠快速響應海外環境和消費者需求變化,一方面,得益于泉州擁有成熟供應鏈的“厚積”基礎;另一方面,泉州還擁有自己獨特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新優勢作為“薄發”的推動器。以供應鏈核心優勢為支點,近年來,我市大力投入建設并形成了以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務平臺、泉州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支撐體系。
截至2019年年底,東海生態圈內集聚的跨境電商企業已從2018年設立之初的不到300家增加到500多家;銷售額從15億元增長到30億元,銷售額過億元企業超10家;創造了超過6000個崗位,其中八成以上為“90后”。生態圈已成為省內高校畢業生的集聚創業高地。
跨境通公共服務平臺在今年6月底重新啟動跨境電商(9610)出口業務后,呈現出暴發增長態勢。截至7月底,泉州國際快件監管中心累計監管跨境電商出口貨物134.27萬件,金額1.18億元,同比分別上漲54.71倍、18.92倍。
通過不斷完善和提升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支撐體系,泉州正持續導入匯聚平臺運營、物流倉儲、金融支付、通關稅匯、人才培訓等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核心資源,助力泉州外貿在跨境電商“新賽道”上取得優勢。
面對傳統外貿轉型 創造條件“扶幫帶”
在全球疫情沖擊下,外貿企業損失已不可避免,電商逆勢增長則成為傳統外貿企業破局蛻變的重要渠道。8月12日,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發布了《從新業態到新常態——2020中國出口跨境電商趨勢報告》,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負責人Cindy Tai表示:“過去五年,中國賣家群體不斷發展,已經成為向全球消費者提供優質選品的重要力量之一。”
“泉州的服裝供應鏈比較完善,是不少創業者的天堂。作為出口導向型城市,其產品也特別適合做跨境電商,商貿環境優越。”林時樂說。
當更多的傳統外貿企業開始步入或拓寬跨境電商新賽道,除了政策扶持,作為“服務者”的泉州市商務局又開始思考,如何為想要轉型的外貿企業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如何創造更多賽道切換機會。
“跨境電商跟傳統外貿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邏輯,轉型需要有人帶一帶,幫一幫。”泉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商務局多次召集外貿進出口相關協會、跨境電商協會等座談和培訓,希望通過機關與協會的共同力量,幫想要切換賽道的傳統外貿企業帶帶路。
在市商務局指導下,從去年年底開始,泉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聯合各縣(市、區)電商協會主辦的“亞馬遜走進泉州產業帶”大型系列活動,相繼走進晉江、豐澤、安溪、德化等產業帶,累計組織近千家企業參與貨源對接,深度挖掘泉州優勢產品,助力泉州產業帶“品牌出海”。
值得一提的是,為幫助企業積極應對境外疫情帶來的“二次沖擊”,泉州市商務局還聯合香港貿發局幫助企業在線拓客,篩選100家泉州品牌企業入駐香港貿發局旗下的貿發網采購平臺“泉州品牌專區”,指導企業更好對接國際買家獲取訂單;積極推動國際郵政互換局與全球200個地區互換郵件;協調泉州開發區、泉州綜保區、晉江陸地港和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平臺開展合作,開展跨境電商進口集散業務;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阿里巴巴、拼多多、外貿牛等電商平臺開拓市場,舉辦線上展示活動超過50場,幫助傳統外貿企業在線拿訂單、拓市場、穩出口。
泉州企業善于總結,更樂于分享。7月中旬,福建輕工商會召開“跨境電商企業座談會”,20多家家居工藝品行業企業進行互動交流,其中大部分為工貿一體企業,對于轉型到跨境電商的各有經驗積累。“現在留給純加工型企業的路將越來越窄。”金火把工藝禮品公司外貿經理張俊說。該企業的轉型之路很具代表意義,如今既有自己的工廠也有供貨商,既是賣家也跟其他賣家合作,一直以開放合作的心態迎接跨境電商新機遇。
泉州市商務局局長丁峰表示,供應鏈之外,立足于環境好、通路多、保障全、活力強的泉州跨境電商新優勢正在形成。泉州將抓住各項地區級試點政策的有利機遇,促進跨境電商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做大做強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規模,爭取在新的賽道上實現發展趕超,以新業態帶動全市外貿高質量發展。
當前文章:泉州打造跨境電商“高速跑道”政策紅利密集落地
網頁鏈接:http://m.kartarina.com/article38/cpcipp.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品牌網站設計、域名注冊、ChatGPT、全網營銷推廣、微信公眾號、云服務器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