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語言,包括VB.NET,它們所開發的程序源代碼并不是直接編譯成能夠直接在操作系統上執行的二進制本地代碼,而是被編譯成為中間代碼,然后通過.NET Framework的通用語言運行時(CLR)——執行?!∷械?Net編程語言都被編譯成這種被稱為MSIL(Microsoft Intermediate Language )的中間代碼,這與Java的字節碼類似。因此雖然最終的程序在表面上仍然與傳統意義上的可執行文件都具有“.exe”的后綴名。但是實際上,如果計算機上沒有安裝.Net Framework,那么這些程序將不能夠被執行。在程序執行時,.Net Framework將中間代碼翻譯成為二進制機器碼,從而使它得到正確的運行。最終的二進制代碼被存儲在一個緩沖區中。所以一旦程序使用了相同的代碼,那么將會調用緩沖區中的版本。這樣如果一個.Net程序第二次被運行,那么這種翻譯不需要進行第二次,速度會明顯加快。
網站的建設創新互聯建站專注網站定制,經驗豐富,不做模板,主營網站定制開發.小程序定制開發,H5頁面制作!給你煥然一新的設計體驗!已為人造霧等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VB.NET代碼之所以不直接編譯成二進制機器碼,是基于.NET跨平臺這一目標的考慮。 Visual Basic .NET 2002
2002年Visual Basic .NET 問世,此后Visual Basic 包含在 Visual Studio套裝中。該版本又被稱為VB 7.0,是與C#一起在2002年發布的最初始的VB.net版本。C#是一門新設計.Net語言并且語法上和Java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被大力宣傳為微軟對付JAVA的王牌,受到媒體極力關注。然而VB.NET則相反被錯誤地認為僅僅是VB的一個升級(故有時被稱為VB7),它的受關注度也因此較低,當然VB社區以及喜歡Basic系列風格的語言的人還是很關注它的。那些試用過此版VB.NET的人在層層幕布下發現一個強大卻艱深的語言。不過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有弱點的,當然后面這一點也是.NET語言的共性,那就是運行的計算機上必須裝相應版本的.Net framework。
Visual Basic .NET 2003
該版本是和.NET Framework 1.1一起發布的。新功能包括對.NET Compact Framework的支持和更好的VB升遷向導。并改進了運行狀況,IDE穩定性(尤其是后臺編譯器),以及運行時RunTime穩定性。另外,VB.NET2003還有一個學院版Visual Studio .NET 2003 Academic Edition (VS03AE),它是分發給各國某些學者免費使用的版本。
Visual Basic .NET 2005
該版本是VB.Net的重大轉變。但是這個版本的 Visual Studio 仍然還是面向 .NET 框架的(版本2.0)。它同時也能開發跨平臺的應用程序,如開發使用微軟操作系統的手機的程序等??傮w來說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軟件,甚至包含代碼測試功能。
Visual Basic .NET 2008
Visual Basic 2008于2008年2月1日發布。通過幾年的發展,它已成為一種專業化的開發語言和環境。用戶可用 Visual Basic 快速創建 Windows 程序,現在還可以編寫企業水平的客戶/服務器程序及強大的數據庫應用程序。
Visual Studio 2010
Visual Studio 2010于2010年4月12日上市,其中包含 Visual Basic .NET 2010 。Visual Studio是微軟公司推出的開發環境。是目前最流行的Windows平臺應用程序開發環境。Visual Studio 2010集成開發環境(IDE)的界面被重新設計和組織,變得更加簡單明了。Visual Studio 2010同時帶來了 NET Framework 4.0、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CTP( Community Technology Preview--CTP),并且支持開發面向Windows 7的應用程序。除了Microsoft SQL Server,它還支持 IBM DB2和Oracle數據庫等。
Visual Studio 2012
從該版本開始VB.NET已沒有單獨發售的IDE了,微軟給Visual Basic .NET 以及C#開發者的IDE就只有Visual Studio 了。該版本增加了modern(原metro)風格的支持等眾多新特性。
Visual Studio 2015
增加了大量新特性,提升你的編寫效率。對編譯器和開發環境優化,提高編譯速度,幫你重構代碼和解決錯誤。最明顯的14項改進見參考資料的14 Top Improvements in Visual Basic 14。 不能簡單認為VB .net是VB的新版本。首先它們一個是完全面向對象的語言,而另一個不是完全面向對象的,其次VB .NET是構建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當然,它們同屬Basic系列語言,又同為微軟所開發,語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或沿襲是很正常的,但不能因此認為VB .NET是VB的升級版。
對于想從VB轉到VB .NET的開發者來說,如果你只是喜歡Basic系列語言的代碼風格,那么你的遷移會很順利,如果你想沿襲之前VB的編程思想和習慣,你會很苦惱,原因之一就是VB .NET貫穿的是完全面向對象的思想,而VB不是。
微軟為使VB開發者更容易轉到VB .NET,兼容一些VB6函數和庫的用法,但是比不上.NET語言中自帶的可替換的函數和庫來得高效,所以我們應該盡量使用.NET下的新方法。微軟還提供了VB到VB .NET的自動轉換器,雖幾經改進,但仍無法轉換全部代碼,幾乎所有非小型程序都需要人工修改以完成編譯。為了運行優化,大多程序需要大量工作去重構。
爭議與解釋:許多資深的VB程序員抱怨VB .NET,因為VB .NET丟掉了許多不再發行的VB6中使用的大量語言constructs和用戶界面功能,并且對保留下來的東西也改變了語意。其實不應該再把VB和VB .NET做功能上的比較,因為它們除了有些語法相似外,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
Visual Basic .NET與VB都代表了Basic系列語言的編碼風格,Visual Basic .NET是這種編碼風格在.NET平臺上的繼承,而不是同系列語言VB的沿襲。
語言革命
* 1991年4月,Visual Basic誕生,Visual Basic 1.0 Windows版本發布。這個連接編程語言和用戶界面的進步被稱為Tripod(有些時候叫做Ruby),最初的設計是由阿蘭·庫珀(Alan Cooper)完成的。 1992年9月,Visual Basic 1.0 DOS版本發布。
* 1998年夏天,VB6.0發布。
* 2001年,Visual Basic .NET和.NET Framework發布。Visual Basic .NET正式誕生。
* 2005年,微軟宣布將不會再對非.NET版本的VB進行支持。
*2010年,Visual Basic .NET隨Visual Studio 2010發布,不再提供單獨的Visual Basic .NET IDE。 MONO開發平臺提供了一個VB.NET特性庫(VB.NET-specific libraries)并著手研發一個編譯器和Windows Forms GUI 庫。由于各方面的原因,VB.NET開發的開源工具較C#發展得慢一些。
vb.net編譯出來的exe只有依賴.net
framework才能運行
但有一些第三方工具可以用來把exe用到的assembly和dll打包成一個exe文件,不過這樣的結果就是exe體積非常大
比如.netz工具,它的官方地址:
使用很簡單,比如你的exe文件是a.exe,直接netz
a.exe就可以把a和它用到的.net代碼一起打包成一個exe
如果你的計算機安裝了.Net環境的話,(Vista以上版本都默認安裝了,XP需要下載.Net Framework來安裝),系統盤上Windows目錄下會有一個Microsoft.Net目錄,里面的2.0目錄里有相應的編譯器。C#語言的編譯器是csc.exe,VB.Net語言的編譯器是vbc.exe。用命令行的方式就能把源碼編譯成可執行程序。如csc 123.cs 123.exe。你也可以用集成開發環境,如VS2005或VS2008,用他們打開源碼,并添加一個解決方案,就能編譯并調試執行。不過VS2005或VS2008都比較大,幾個G大小,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小巧又好用的集成開發環境叫SharpDevelop,只有十幾M大小,他和VS2005幾乎一樣好用,并能生產支持Vista界面的程序,不過只能編譯C#源碼。
vb.net用visual studio . net編譯 2003、2005版本都可以
vb程序用visual studio 6.0編譯
安裝的時候把C++、J++等組件去掉就是了
如果是在VB6下,可以運行“文件”菜單下的“生成.exe”命令得到目標程序;
如果是在vb.net下,可以運行“生成”菜單下的“生成”命令來編譯工程。
本文名稱:vb.net源碼怎么編譯 vbnet web編程
轉載來于:http://m.kartarina.com/article2/dodseoc.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網站設計公司、用戶體驗、軟件開發、品牌網站設計、關鍵詞優化、響應式網站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