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看國際新聞讓我很頭疼,因為大部分的熱點話題,都跟特朗普相關。每次打開網站,特朗普的名字就霸占了大半個屏幕。
創新互聯公司堅持“要么做到,要么別承諾”的工作理念,服務領域包括:網站設計、做網站、企業官網、英文網站、手機端網站、網站推廣等服務,滿足客戶于互聯網時代的鄲城網站設計、移動媒體設計的需求,幫助企業找到有效的互聯網解決方案。努力成為您成熟可靠的網絡建設合作伙伴!
但是過去這一周,美國政治突然變得有意思了,因為在美國政治新聞里出現了一個新鮮面孔,就是華裔創業者,楊安澤。這個人,也許你也關注了,他是2020年美國總統競選的民主黨候選人。
在上周三舉辦的黨內初選全國辯論里面,楊安澤表現得很突出,一躍成為第二大被看好的候選人,僅次于拜登。
楊安澤之所以成為黑馬,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采取了一個非常鮮明而且有點與眾不同的政策主張。他認為,美國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既不是來自于外部的競爭,也不是來自于美國內部的矛盾,而是來自于技術。
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會造成嚴重的失業潮,這是最大的挑戰。嚴重到什么程度呢?他預測,在接下來12年里,每3個美國人,就有1個人有失業風險。所以他主張,要給每個18歲以上的人,每月發放1000美金,保障基本生活。
這個政策主張非常巧妙,因為相當于給各個黨派的人,塑造了一個共同敵人,人工智能。這一點,也反映在他的競選口號里:“不向左,不向右,而是向前!”
其實,關于人工智能會如何發展、又會如何影響我們每個人,市面上已經有非常多的討論。比如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就勾勒出一個算法和人工智能占統治地位的世界,會是什么樣。
所有這些討論,當然都非常有價值。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前提,卻很少有人追問,那就是:人工智能,真的是技術發展的確定方向嗎?
有一位大神級的人物就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充其量只是技術發展的一個可能路徑,而不是必然路徑。
我想和你分享一下,他的觀點。
先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大神。他的名字叫喬治·吉爾德。吉爾德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美國經濟學家。在1980年代的時候,他是供給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就深受吉爾德觀點的影響。現在,吉爾德是數字經濟的布道者之一。他自己投資科技公司,也在科技雜志上發表文章。有人把他稱為數字時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
吉爾德是怎么看待技術發展的趨勢呢?
首先來看一下,當前我們大家都默認的技術發展趨勢,他認為是怎么來的。
今天全世界最看好的三種技術,有人把它們概括成ABC,A是指AI,人工智能、B是指Big Data,也就是大數據、C是指Cloud,也就是云計算。這三種技術已經成了大科技公司的共識,也是他們的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美國的谷歌、微軟、亞馬遜、蘋果、臉書還是中國的阿里、騰訊、百度,都投入了很多資源在這三種技術上。
隨著這三項技術不斷發展,會有什么結果呢?很多人預言,人類最終要學會聽從算法的安排,很多職業以及決策權,都會讓渡給算法。
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共識了。但是吉爾德卻指出來,這一套思路,其實是一種谷歌式的哲學體系。
為什么說是谷歌式呢?因為這是從谷歌的商業模式當中演化出來的。
谷歌的商業模式,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基于大數據和算法的智能推薦。用戶用谷歌的搜索,產生出了大量的用戶數據。基于這些數據,谷歌可以向用戶去推送精準的營銷廣告。開始的時候,人們還需要主動去搜索,來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產品或服務。但是,隨著大數據和算法技術的成熟,平臺就過渡到了推薦時代,成為了一種智能的推薦工具。
吉爾德就認為,像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理念,其實是谷歌商業模式的一種復制和放大。而在他看來,按照這種路徑演進,我們是絕對創造不出真正的智能的。
因為現在的路徑當中,技術人員的設想有一個漏洞,那就是認為計算速度可以創造出智能,只要數據足夠多而且計算速度足夠快,那么,我們就能給機器賦予意識和創造力。
在這樣的邏輯下,計算機和算法可以不需要去了解某個具體的公司,不需要知道這些公司都在做什么,就能根據海量的數據去做投資;計算機也不需要去了解一種語言文字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就能夠精準的做出識別和翻譯。
但事實上,人類科學現在尚且不足以完全理解人類的大腦和意識。在吉爾德看來,如果不理解意識,就無法構建起智能,構建的其實只是一套計算機理論。現在的人工智能只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算法,用吉爾德的話說,“它根本無法思考”。
所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只是計算科學發展到今天的一條技術演化路徑,但是,它也不是一條確定的路徑,也不一定就是未來。
那么,為什么這么多大公司都重兵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呢?
吉爾德給的答案是:如果技術按照這條路徑演進,目前的科技巨頭就會變成永恒的贏家。因為這些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大量的用戶產生的數據,只有大型的科技平臺才能做到這些事。
而吉爾德相信,其實,技術發展的未來還存在著其他路徑。
比如,在他看來,區塊鏈技術就是另外一條演進的路徑。現在的數據集中在大公司手里,但數據也可以是分散的,屬于每一個個人。我們現在都在討論大數據的未來,但是吉爾德卻認為,區塊鏈經濟才是未來。
還有一種可能的演進路徑,是以人類為中心的增強現實和增強智能,而不是替代人類的智能演化路徑。像腦機接口,就是一種可以增強人類智能的技術。
簡單總結一下,今天給你介紹的是思想家喬治·吉爾德關于技術演進路徑的思考。主要分為三點:
首先,目前占據主導的技術趨勢,像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其實是谷歌這樣的大公司提出的技術哲學。
其次,這些技術只是未來技術演進的路徑之一,而不是終局或者說是唯一確定路徑。科技領袖之所以如此熱衷ABC這樣的技術,是因為這符合他們的立場,能讓大科技平臺繼續保持優勢。
第三,即使是這三種技術,其實也存在其他的演進路徑。
如果你對他的觀點有興趣,你可以去看看吉爾德的書,《后谷歌時代》,那里面有更全面的闡述。當然,吉爾德的觀點,只是關于技術演進的一種聲音,也歡迎你在留言區里分享你自己的判斷。
當前標題:人工智能一定是未來嗎?
標題來源:http://m.kartarina.com/article14/pippge.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品牌網站建設、移動網站建設、網站設計、網頁設計公司、網站內鏈、搜索引擎優化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