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數據庫的三種標準的備份方法:
十多年建站經驗, 網站制作、網站設計客戶的見證與正確選擇。成都創新互聯提供完善的營銷型網頁建站明細報價表。后期開發更加便捷高效,我們致力于追求更美、更快、更規范。
1.導出/導入(EXP/IMP)。
2.熱備份。
3.冷備份。
注釋:導出備件是一種邏輯備份,冷備份和熱備份是物理備份。
一、導出/導入(Export/Import)
利用Export可將數據從數據庫中提取出來,利用Import則可將提取出來的數據送回到Oracle數據庫中去。
1、簡單導出數據(Export)和導入數據(Import)
Oracle支持三種方式類型的輸出:
(1)、表方式(T方式),將指定表的數據導出。
(2)、用戶方式(U方式),將指定用戶的所有對象及數據導出。
(3)、全庫方式(Full方式),瘵數據庫中的所有對象導出。
數據導入(Import)的過程是數據導出(Export)的逆過程,分別將數據文件導入數據庫和將數據庫數據導出到數據文件。
2、增量導出/導入
增量導出是一種常用的數據備份方法,它只能對整個數據庫來實施,并且必須作為SYSTEM來導出。在進行此種導出時,系統不要求回答任何問題。導出文件名缺省為export.dmp,如果不希望自己的輸出文件定名為export.dmp,必須在命令行中指出要用的文件名。
增量導出包括三種類型:
(1)、“完全”增量導出(Complete)
即備份三個數據庫,比如:
expsystem/managerinctype=completefile=040731.dmp
(2)、“增量型”增量導出
備份上一次備份后改變的數據,比如:
expsystem/managerinctype=incrementalfile=040731.dmp
(3)、“累積型”增量導出
累計型導出方式是導出自上次“完全”導出之后數據庫中變化了的信息。比如:
expsystem/managerinctype=cumulativefile=040731.dmp
數據庫管理員可以排定一個備份日程表,用數據導出的三個不同方式合理高效的完成。
比如數據庫的被封任務可以做如下安排:
星期一:完全備份(A)
星期二:增量導出(B)
星期三:增量導出(C)
星期四:增量導出(D)
星期五:累計導出(E)
星期六:增量導出(F)
星期日:增量導出(G)
如果在星期日,數據庫遭到意外破壞,數據庫管理員可按一下步驟來回復數據庫:
第一步:用命令CREATEDATABASE重新生成數據庫結構;
第二步:創建一個足夠大的附加回滾。
第三步:完全增量導入A:
impsystem/managerinctype=RESTOREFULL=yFILE=A
第四步:累計增量導入E:
impsystem/managerinctype=RESTOREFULL=YFILE=E
第五步:最近增量導入F:
impsystem/managerinctype=RESTOREFULL=YFILE=F
二、冷備份
冷備份發生在數據庫已經正常關閉的情況下,當正常關閉時會提供給我們一個完整的數據庫。冷備份時將關鍵性文件拷貝到另外的位置的一種說法。對于備份Oracle信息而言,冷備份時最快和最安全的方法。冷備份的優點是:
1、是非常快速的備份方法(只需拷文件)
2、容易歸檔(簡單拷貝即可)
3、容易恢復到某個時間點上(只需將文件再拷貝回去)
4、能與歸檔方法相結合,做數據庫“最佳狀態”的恢復。
5、低度維護,高度安全。
但冷備份也有如下不足:
1、單獨使用時,只能提供到“某一時間點上”的恢復。
2、再實施備份的全過程中,數據庫必須要作備份而不能作其他工作。也就是說,在冷備份過程中,數據庫必須是關閉狀態。
3、若磁盤空間有限,只能拷貝到磁帶等其他外部存儲設備上,速度會很慢。
4、不能按表或按用戶恢復。
如果可能的話(主要看效率),應將信息備份到磁盤上,然后啟動數據庫(使用戶可以工作)并將備份的信息拷貝到磁帶上(拷貝的同時,數據庫也可以工作)。冷備份中必須拷貝的文件包括:
1、所有數據文件
2、所有控制文件
3、所有聯機REDOLOG文件
4、Init.ora文件(可選)
值得注意的使冷備份必須在數據庫關閉的情況下進行,當數據庫處于打開狀態時,執行數據庫文件系統備份是無效的。
下面是作冷備份的完整例子。
(1)關閉數據庫
sqlplus/nolog
sqlconnect/assysdba
sqlshutdownnormal;
(2)用拷貝命令備份全部的時間文件、重做日志文件、控制文件、初始化參數文件
sqlcpfilebackupdirectory
(3)重啟Oracle數據庫
sqlstartup
三、熱備份
熱備份是在數據庫運行的情況下,采用archivelogmode方式備份數據庫的方法。所以,如果你有昨天夜里的一個冷備份而且又有今天的熱備份文件,在發生問題時,就可以利用這些資料恢復更多的信息。熱備份要求數據庫在Archivelog方式下操作,并需要大量的檔案空間。一旦數據庫運行在archivelog狀態下,就可以做備份了。熱備份的命令文件由三部分組成:
1.數據文件一個表空間一個表空間的備份。
(1)設置表空間為備份狀態
(2)備份表空間的數據文件
(3)回復表空間為正常狀態
2.備份歸檔log文件
(1)臨時停止歸檔進程
(2)log下那些在archiveredelog目標目錄中的文件
(3)重新啟動archive進程
(4)備份歸檔的redolog文件
3.用alterdatabasebachupcontrolfile命令來備份控制文件
熱備份的優點是:
1.可在表空間或數據庫文件級備份,備份的時間短。
2.備份時數據庫仍可使用。
3.可達到秒級恢復(恢復到某一時間點上)。
4.可對幾乎所有數據庫實體做恢復
5.恢復是快速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愛數據庫仍工作時恢復。
熱備份的不足之處:
1.不能出錯,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2.假如熱備份不成功,所得結果則不能用于時間點的恢復。
3.因為難于維護,所以需要特別仔細小心,不允許在操作時半途而廢。
關于Oracle數據庫的備份方式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以后大家需要進行數據庫備份工作時可以參照上文中講解的,從上文中任選一種,就可以完成Oracle數據庫的備份,希望上文中涉及到的內容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如果,備份幾張表的數據,那么,可以備份到dmp文件中,用命令導出表比較快捷。
語句如下:
exp test/test@ora100G file=c:\17.dmp tables=(tb1,tb2,tb3,...)
開始,運行,在彈出的“運行”框里,粘貼上面的語句,并修改,就可以備份。
解釋一下這個語句(因為今天是17號,所以,就拿17.dmp作為備份文件的名稱吧!):
exp:導出。
test/test@ora100g:“test/test”是用戶名和密碼;“ora100G”是“網絡服務名”。
file=c:\17.dmp:“c:\17.dmp”是保存到本地的全文件路徑。
tables=(tb1,tb2,tb3,...):“(tb1,tb2,tb3,...)”是你選擇需要備份的那些表的名稱。
因為,備份的時候一般都寫一個日志備份文檔,以方便以后查找,所以,原語句可以改寫成
exp test/test@ora100G file=c:\17.dmp tables=(tb1,tb2,tb3,...) log=c:\17.text
先確認oracle服務器上oracle如下截圖中標紅的相關的服務是否已經正常啟動。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要斷開數據庫的所有連接,如果數據庫中有正在連接客戶端,備份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異常,比如PLSQL的連接先退出一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開始菜單中輸入“cmd”命令后回車,打開dos命令窗口,如下截圖1和2所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cmd窗口中,輸入以下命令:
exp 用戶名/密碼@SID file=d:\xx.dmp owner=用戶名,按下回車鍵,界面如下截圖所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導出的時間是根據數據庫的大小決定的,如果數據庫中表比較多,數據量比較大速度就會比較慢,請耐心等待。當數據完成導出之后,cmd窗口中會出現如下圖所示的提示語,這就表示已經完成了數據庫備份導出的動作。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時候在計算機中找到第四步中設定的文件保存路徑,如下截圖,你會發現多了一個dmp的文件,這個文件就是我們需要的備份文件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可以在控制面板的管理工具中,找到任務計劃程序,設置一個定時任務,每天執行一遍exp 用戶名/密碼@SID file=d:\xx.dmp owner=用戶名這個命令,這樣就能實現數據庫數據的定時備份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備份分為3種:
備份的方法
ORACLE數據庫有三種標準的備份。導出/導入(EXPORT/IMPORT) 、冷備份、熱備份。
導出備份是一種邏輯備份,這種方法包括讀取一系列的數據庫日志,并寫入文件中,這些日志的讀取與其所處位置無關。
冷備份和熱備份是物理備份(也稱低級備份),它涉及到組成數據庫的文件,但不考慮邏輯內容。
我們分別介紹一下這三種備份方法及其特點:
(一)、導出/導入(EXPORT/IMPORT)
EXPORT/IMPORT是用來將ORACLE中數據移出/移入數據庫。
1、EXPORT將數據庫中數據備份成一個二進制系統文件稱為“導出轉儲文件”(EXPORT DUMP FILE),并將重新生成數據庫寫入文件中。
它有三種模式:
a.用戶模式:導出用戶所有對象以及對象中的數據;
b.表模式:導出用戶所有表或者指定的表;
c.整個數據庫:導出數據庫中所有對象。
它的備份有三種類型:
a.完全型(COMPLETE EXPORT):備份整個數據庫;
b.積累型(COMULATIVE ERPORT):備份上一次積累型備份所改變的數據;
c.增量型(INCREAMENTAL EXPORT):備份上一次備份后改變的數據。
EXPORT 的命令可以交互式進行,各參數的具體含義見附錄。
在進行導出備份時我們要考慮一點問題,那就是導出的一致性,在導出過程 中導出每讀一次就讀取一個表,因而盡管導出是在一個特點時自己開始的,但不同的表讀取的時間不同,因此,導出開始讀一個表時,此時表中的數據才是導出的數據,這樣當大多數表按內部關鍵字和外部關鍵字相互聯系時,在導出過程中這些相關聯表的改變就會導致導出的不一致性,要避開這個,我們可以將導出過程安排在不對表操作的時候進行。另外,當ORACLE中RESTRICTEP CONSISTENT 選項就可以保證導出數據一致性。
2、IMPORT導入:
導入的過程是導出的逆過程,這個命令先讀取導出來的導出轉儲二進制文件,并運行文件,恢復對象用戶和數據。
IMPORT命令執行的方法和EXPORT方案有關。
1、如果EXPORT所實施的是完全型方案(FULL)則在IMPORT時所有的數據對象,包括表空間,數據文件,用戶都會在導入時創建,但考慮到數據庫中的物理布局,預先創建表空間和用戶是有用的。
2、如果EXPORT使用的是INCREMENTAL/CUMULATIVE方式,則需要預先設置好表空間、用戶、數據文件。
(二):冷備份
冷備份發生在數據庫已經正常關閉的情況下,當正常關閉時會提供給我們一個完整的數據庫。
數據庫使用的每個文件都被備份下來,這些文件包括:
☆所有數據文件
☆所有控制文件
☆所有聯機REDO LOG 文件
☆INIT.ORA文件(可選)
值得注意的是冷備份必須是數據庫關閉的情況下完成,當數據庫開著的時候,執行數據庫文件系統備份無效。
作冷備份一般步驟是:
1:正常關閉要備份的實例(instance);
2: 備份整個數據庫到一個目錄
3:啟動數據庫
1: SQLDBAconnect internal
SQLDBAshutdown normal
2: SQLDBA! cp
或
SQLDBA!tar cvf /dev/rmt/0 /wwwdg/oracle
3: SQLDBAstartup
(三)熱備份(ACHIRELOG)
數據庫需要二十四小時運行,而且隨時有新的數據加入.數據丟失將影響整個公司.采用archivelog mode物理備份.
備份方法如下:
win鍵+R,輸入cmd,點擊“確定”,打開命令提示符。
輸入,xp用戶名/密碼@本地服務名 file=路徑:\文件名.dmp log=路徑:\日志名.log tables=表名。
然后敲擊回車鍵,等待執行結束。最后會有成功提示,這樣子就開始備份好了。
甲骨文公司,全稱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軟件系統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件公司,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紅木灘。198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2013年,甲骨文已超越?IBM?,成為繼?Microsoft?后全球第二大軟件公司。
oracle 數據庫備份的步驟是:
直接通過exp命令備份需要內容就可以了。可以參考下以下導出備份的方法:
1、將數據庫TEST完全導出,用戶名system 密碼manager 導出到D:\daochu.dmp中
ex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full=y
2、將數據庫中system用戶與sys用戶的表導出
ex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owner=(system,sys)
3、將數據庫中的表table1 、table2導出
ex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tables=(table1,table2)
4、將數據庫中的表table1中的字段filed1以"00"打頭的數據導出
exp system/manager@TEST file=d:\daochu.dmp tables=(table1) query=\" where filed1 like ?'00%'\"
當前標題:oracle怎么備份空表,oracle數據庫怎么備份表數據
本文URL:http://m.kartarina.com/article0/heigio.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網站建設、網站設計公司、小程序開發、App開發、企業網站制作、網站收錄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